專訪 || 舍弗勒張藝林:堅持立足于本土 提供更優質產品與服務
“創新驅動,領動未來”,這是舍弗勒集團的Slogan,也是舍弗勒的價值主張。
在2023上海車展的媒體溝通會上,舍弗勒集團首席執行官Klaus Rosenfeld表示,在保持傳統業務領先地位的同時,舍弗勒在不斷強化在電驅動、氫能等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同時,舍弗勒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在上海車展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獨家專訪。
持續加碼本土化 助力中國汽車高質量發展
張藝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10多年前,舍弗勒就開始在電動化領域布局,國內主機廠在電動化上發展非常超前,零部件企業積極配合,迎來了高速發展。舍弗勒堅持立足于本土,為國內的客戶提供最快、最及時也是性價比最好的服務。
張藝林進一步表示,在智能化領域,舍弗勒有很好的機械系統電機和控制的基礎,并將之廣泛地應用到汽車的底盤和動力總成系統。舍弗勒電驅動和智能底盤產品可以配合國內的主機廠快速迭代,經濟性高且還很有競爭力。舍弗勒近幾年在汽車領域領域一直是保持快速增長。
隨著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智能底盤系統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舍弗勒認為 “線控轉向”功能是自動駕駛的前提,線控轉向技術的應用將徹底改變未來汽車的內部設計。
據悉,舍弗勒首個智能后輪轉向系統(RWS)客戶項目已經實現量產。此外,針對商用車的智能化發展,舍弗勒開發了電液式助力轉向系統,該系統將高效的智能驅動模塊與傳統HPS轉向器相結合,在實現傳統助力轉向功能的基礎上,又具備了完整的線控轉向能力,可用于L2及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本次車展上,舍弗勒與重卡自動駕駛公司智加科技簽訂了量產合作協議,為其開發和生產電液式助力轉向系統。
在舍弗勒看來,中國汽車行業正在加速發展,電氣化和自動駕駛等趨勢尤為顯著。憑借豐富的創新產品、領先的技術,以及不斷深化的本土化能力,舍弗勒在中國擁有巨大的業務發展潛力。當電氣化與底盤技術相結合是交通出行的未來,很可能今年就在中國實現。
一直以來,舍弗勒始終堅守對中國的承諾。自1995年進入中國投資生產以來,舍弗勒持續推進本土化發展戰略,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重要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電驅動橋產品、混動模塊、輪轂電機、智能轉向系統等創新產品陸續在中國投產或即將投產,位于安亭的研發中心擴建項目、太倉新基地建設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本土研發和生產能力。
瞄準低碳驅動與底盤應用
據介紹,2022年,舍弗勒在電驅動領域新增50億歐元訂單,超出非常樂觀的業務預期。2022年財年,舍弗勒集團實現銷售額158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較上一年度增長9.4%。汽車科技事業部再次做出重要貢獻,全年實現銷售額95億歐元,大約占整個集團銷售額60%。按固定匯率,汽車科技事業部較上一年增長7.7%。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市場需求增加帶來的銷量增長。
在舍弗勒“2025戰略規劃”中,舍弗勒明確了五大核心增長領域,其中兩大領域與汽車業務緊密相關。 第一個領域是“低碳驅動”。舍弗勒認為,采用技術中立和環境友好的方式可以為交通出行的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這方面,舍弗勒提供一系列動力總成解決方案,涵蓋先進的電機產品、電驅動橋、混動模塊以及高效內燃機解決方案。第二個核心領域是“底盤應用”。舍弗勒在這一領域業務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新型交通及自動駕駛發展趨勢。
舍弗勒集團汽車科技事業部首席執行官馬迪斯·青克表示,在動力總成電氣化方面,舍弗勒認為,到2030年可以實現40:40:20,即40%為純電動汽車,40%混合動力車、20%采用高效內燃機。在自動駕駛領域,預計到2030年,85%的新車為L2或以下,10%為L3級別,5%為L4級別。
針對這兩大領域,舍弗勒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展示了“電氣化解決方案”、“創新底盤產品”以及“商用車應用”三大領域的創新產品和前沿技術。其中,800V電橋、電機及集成式熱管理系統等創新產品吸引了眾多關注。
針對日益受關注的800V高壓應用,舍弗勒展示了三合一油冷平行軸式電驅動橋、雙電機同軸式電驅動橋等產品。舍弗勒800V雙電機同軸式電驅動橋采用最新的碳化硅半導體技術,具有超高性能,峰值功率超過600 kW,輪端峰值扭矩超過7200 Nm,軸向長度僅600mm,可以在緊湊的空間布局內為車輛提供澎湃的動力輸出。